【搜狐IT消息】
过去50年,人们一直想搞清硅谷成功的秘密是什么。
到1960年时,硅谷已经作为科技中心获得世人的关注。它孵化了微波电子产业,为产业与学术合作树立了典范。当法国总统戴高乐到访硅谷时,曾为硅谷的研发园区而惊叹。
斯坦佛大学是硅谷的心脏,它成就了一批领先企业,比如惠普、Varian Associates(瓦里安联合公司)、Watkins-Johnson、Applied Technologies。这些企业推动了前沿技术的发展。显然,硅谷孕育了一些不同的东西:创新和企业家精神。
1、最初的尝试:企业们拒绝合作,失败了
很快,其它地区试图复制硅谷。1960年代,一批高科技企业组成的财团准备在新泽西复制硅谷,这是一次认真的尝试。他们还邀请了德里克•特尔曼(Frederick Terman)参与,特尔曼曾在斯坦佛大学担任院长、教授和工程系主任,他当时已经退休。
曾几何时,特尔曼被人们称为“硅谷之父”,他将斯坦佛羽翼未丰的工程学院变成了创新引擎。通过鼓励科学与工程部门合作,将它们与本地企业对接,专注于按产业需求进行研发,特尔曼创造了协作、信息交换文化,正是这种文化定义了硅谷。
这正是新泽西想复制的。它本身已经是领先的科技中心,那里安置着725家企业的实验室,包括美国无线电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默克公司、还有晶体管的发明者贝尔实验室。它拥有科学和工程员工5万人。但是,新泽西没有著名的工程大学,企业不得不从其它地区招聘员工,它们很担心人才和技术员流向其它地区。尽管普林斯顿大学就在附近,但这些企业全都回避大学的调研,它们怕机密泄露。
于是,新泽西企业和政府领导们(由贝尔实验室主导)决定建立一个类似斯坦佛式的大学,这正是他们希望特尔曼做的事。
特尔曼草拟了一个方案,但无法执行,因为产业不愿意协作。1996年曾有一篇论文《销售硅谷(Selling Silicon Valley)》记录此事,论文显示,美国无线电公司不愿意与贝尔实验室签署合作协议,埃索石油公司不愿意与大学共享精英研究员,默克公司和其它药剂公司希望研发资金为自己所用。如果没有共同需求,企业就不会与竞争对手合作。
后来,特尔曼又在美国达拉斯州尝试,也是因为相同的原因失败。
1990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一套地区创新中心建立方案,这一次它的中心是地区性研究型大学。他发现企业和特定供应商联系的地理密度可以提高特定产业的生产力、降低成本。于是,波特认为将这些元素集中起来,就可以人工创造创新中心。
波特和大批地区顾问遵照波特的理论,在全球自上而下规划创新中心集群。公式大体雷同:挑选一个热点工业区,在研究型大学旁建立科学园区,提供补贴,刺激特定行业来园区扎营,营收风投环境。
2、失败的原因:硅谷文化难复制
遗憾的是魔法无效,全都失败了。全球几百个地区花巨资想建立自己的硅谷,但无一成功。波特和特尔曼没有想到的是,学术、企业及政府对航空与电子领域的资助并非创造硅谷的关键因素,真正创造出硅谷的是特尔曼在斯坦佛教学时培养出来的一大批学生,以及这些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特尔曼这些学生最后也都成为了产业内的领导者。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资讯学院院长安娜丽- 萨克瑟尼安 ( AnnaLee Saxenian )对人、文化与纽带的重要性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1994年,萨克瑟尼安在其著作《区域优势:硅谷文化和竞争》(Regional Advantage: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中,就将硅谷的演变与128公路(Route 128)进行了对比,以此说明为何其他地方无法复制硅谷的成功轨迹。
萨克瑟尼安指出,20世纪70年代之前,波士顿在创业公司活动及风投领域都遥遥领先于硅谷,其最大的优势是地理位置与东海岸的产业中心非常接近。但到了80年代,硅谷就变得有点像128公路,大科技公司周围围绕着许多小科技公司,拥有世界顶级大学、风投氛围逐渐热烈、军事资助也不断增强。后来,硅谷变一举超越128公路,并远远将其甩在身后。
硅谷之所以能够超越128公路,文化是最关键的因素。在硅谷内部,时刻都有新公司成立,人才需求量不断上升,其专业的网络和快捷的信息交换渠道也为硅谷打造了独特的竞争优势。硅谷的企业非常清楚,只有合作与竞争同步进行,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这一点也反映了加州独特的支持竞争的文化。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非常欢迎企业进行尝试、冒险并共享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硅谷就是一个非常开放的系统,一个庞大的、在Facebook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真实的社交网络。
当然,硅谷周围的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硅谷与海湾和山丘邻近,拥有大量适合散步、休闲的路线。这一点对于乐观与开放的文化无疑非常重要。
3、接纳外来移民成就硅谷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1995年至2005年的10年中,所有硅谷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有52.4%来自美国以外的地区,这是整个美国移民数量的两倍。但这些外来者完美的适应了硅谷的氛围,并知道如何参与、建立自己的社交圈,享受与美国本土居民相同的权利,这些无疑体现了硅谷的非凡之处。以Google为例,该公司现在就像一个联合国,在Google的食堂中,你不止能够看到热狗,还能找到中国菜、墨西哥菜,甚至是印度的咖喱。
这些移民为硅谷带来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知识,他们非常清楚自己国家的人喜欢什么产品,这一点就给硅谷创造了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也是硅谷能够从制造收音机和计算机芯片发展成为拥有搜索引擎、社交网络、医疗服务和清洁能源等技术的综合性科技中心的关键因素。
当然,硅谷也并非完美无缺,比如女性、黑人以及西班牙裔的创始人非常少见。而风投们也都喜欢投资于短期内能取得丰厚回报的公司,这种趋势直接导致了社交应用和图片分享应用的泛滥。最后,硅谷不动产的价格已经超越了美国大多数地区,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在当地购买不动产。
4、真正的危机是留不住了人才
上述这些缺点拖累了硅谷成长的步伐,但却无法阻止其成长。唯一能让硅谷发展出现变数的是,曾经大力支持这种氛围的政府。比如,硅谷对人才需求量非常高,但政府对工作签证的严格限制却阻碍了硅谷的开放性。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美国至少有100万外国打工者正等待着永久居民签证的发放。签证获取的困难程度迫使了许多人才选择离开,而留下来的人也对这种不善意的氛围感到沮丧。
优秀人才的流失,可能会扼杀硅谷企业的生命。你能看到在新德里或者上海,硅谷的竞争对手正不断涌现。
当然,硅谷至今仍掌握着创新并使其产生作用的秘方,因此它未必会倒下。即使有一天硅谷倒下了,相信它也能迅速爬起来,因为它拥有自己的秘方:招揽优秀的人才。(Joker)
1034 P.O. Box
Hollywood,CA 90001
Tel: 323-208-9788
Fax: 323-208-9788
info@yiminlawyers.com
请将微信号或电话号码发邮箱,美国执业移民律师将直接联系您!
Copyright © meiy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