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description

美易移民事务所


天使的监狱

 

其实旧金山的正式称谓叫“圣弗朗西斯科”(San Francesco),她得名于12世纪末意大利天主教圣方济会的创始人San Francesco di Assisi——1769年,发现美洲大陆的西班牙人来到这里后用他们所信奉的这位圣人命了名。呵呵,在粤语中她被读作“三藩市”,那是因为当年被“卖猪仔”来这里修筑太平洋大铁路的华工大多是广东四邑人(台山、新会、开平、恩平),而当1848年发现金矿后便被称作“金山”,只是后来因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发现了“新金山”吧,三藩市的“金山”便成了“旧金山”。

哦,当年我的祖父,就是做着这种“金山梦”中的一个——我不知道他是如何被“卖猪仔”的,文明点说那叫“契约华工”或“赊单工”。据说前者订约卖身三、五年甚至十年;后者则由招工者先垫付出国船费,到美国后被雇主控制,直至还清债款和利息——而当年澳门仅挂有“猪仔馆”(BARACON)招牌的就多达79家。

 

接着是2至5个月昏天黑地的海上航程和1/10的死亡率,抵达旧金山后首先就被送到这座“天使岛”(Angel Island)——旧金山的海湾中一个面积只有188公顷的小岛,1775年一位名叫阿雅拉的西班牙冒险家九死一生爬上岛后以为见到了天使。但是,显然天使并没有顾及到这座孤岛,它成了西班牙人、墨西哥人和后来的美国人争夺旧金山控制权的一座海上要塞,直到1910年被改建成美国西海岸的“天使岛移民检查站”(Angel Island Immigration Station)——呵呵,美国东、西海岸各有一个移民检查站,位于东海岸的,就是纽约湾著名的埃利斯岛(Ellis Island),岛上高耸着那尊曾经让全世界为之瞩目的自由女神,她曾给多少来自欧陆的新移民带来新生和希望,以至于今天,它仍是美国独立、自由的象征。

 

 

但是旧金山湾的天使岛呢?也许因为美国国会当时通过的“排华法案”吧,它竟成了一座臭名昭著的“移民监狱”——尤其是华人,从1910年到1940年美国取消拘审移民政策,30年间大约有17.5万华人移民被拘留、关押在这座小岛而饱受凌辱。

哦,我不知道我的祖父当年上岛后是否也拿着一张“买仔纸”——顾名思义,那是一纸用钱买来的假证书,以证明自己是“美国公民之子”(1906年旧金山地震和火灾销毁了成千上万人的出生纪录,有些无证移民改名换姓以获取身份,还有一些华人把自己的移民名额卖给地下经纪,经纪再卖给“猪仔”)。据说这种“买仔纸”上,会巨细靡遗地交代持有人的家庭背景、亲属关系以及就读的学校等,而持有人便被称为“纸儿子”(paper sons)。他们自然无一例外地要受到移民官们的怀疑——男女分开,被关押在一种被称为“木屋”的拘留所内,除了每天8美分的膳食外,便是一系列古怪、刁钻的盘问、审查、检疫和鉴定,以确认持有人是否真如“买仔纸”所言拥有进入美国的许可。无休止的盘问、暗中的金钱交易和漫长的庭审、甄别、等待,新移民通常要被关押数周、数月甚至数年,没有自由,没有尊严,有的只是交易、羞辱,乃至发疯、自尽。结果呢?有说70%几率,也就是说大约30%的将被遣送回国。

 

同样,我也不知道他是如何走出天使岛的,只记得曾听父亲说过,当年台山乡下的祖母收到美国寄来第一笔侨汇后的那种欣喜,“终于到金山了……”——但是,当二战小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从珠海登陆广东,侨汇中断后,祖父也从此渺无音讯了。

20多年前我去美国,父亲曾希望我去旧金山的唐人街看看,是否能找亲戚打听到一点消息;10年前再去旧金山,寻到唐人街的冈州会馆(哦,冈州是新会的古称),也去过金门大桥俯瞰过那片海湾,但是,我却从未想过上天使岛看看——少不更事?

 

 

等到去年去美国时想去了,却没有机会。

自然,我并不奢望能找到祖父的下落,那已是黄历了,要寻的也许只是祖辈留下的一条伤痕,随着岁月而越发显得深沉。

 

呵呵,还是回到天使岛吧——1940年因为联邦政府取消了拘审移民政策,岛上的移民站也随之被废除,二战时它曾一度成了囚禁日本战俘的集中营——据说偷袭珍珠港而被俘虏的日本潜艇指挥官就曾关押在这里。二战后被废弃,加上一场大火烧毁了部分拘留营,所以1970年在改建州立公园时准备全部拆除。一天晚上,一位名叫亚历山大·怀斯的管理员巡视时偶然发现,被称为“木屋”的男囚禁室的木板墙上刻着不少中文字迹——天使岛移民站因此被保存了下来——真是幸运啊,140多首刻写在墙上、木板上和厕所里的诗词,竟成了早期华人移民美国辛酸血泪的历史见证。

 

1974年加州议会通过议案,正式成立了“天使岛移民营历史公民委员会”,以研究保存移民站关押所的遗址。1976年又拨款25万美元以筹建移民营博物馆。

1979年立碑,黑色的花岗岩纪念碑上镌刻着“别井离乡飘流羁木屋,开天辟地创业在金门”的对联,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还专门派出代表到场致贺。

 

1983年首次对公众开放,同时筹组了“天使岛移民站基金会”。

 

1998年正式列入美国“国家历史标记性建筑”,2000年还一度作为美国“最濒危历史建筑”之一,受到美国前总统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的“抢救”呼吁。

2005年尽管受到小布什总统的反对,美国联邦参、众两院还是先后通过了立法案,拨款1500万美元修复天使岛移民站——2009年2月经过4年的整修后,终于得以重新开放。

 

2010年1月21日在纪念天使岛移民拘留所一百周年之际,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宣布这一天为“全国天使岛日”——据说他在文告中这样写道:

“天使岛移民拘留所启用,标志着一段重要的美国历史的开始,书写者是后来30年间走过该扇美国大门的人,他们从出生的城市、村落和农庄出发,跋山涉水,横跨太平洋。很多人来到天使岛时饱经沧桑但仍满怀希望,不料却遭到不公平的囚禁数月甚至数年……。和美国东海岸入境者赞叹艾利斯岛上自由女神像不同的是,来到天使岛的移民受到的是当时充满种族偏见的移民政策的对待。他们被反复盘问审查,住在狭窄拥挤不卫生的羁留室内,很多人在墙上用母语刻下诗句表达内心痛苦,成为移民体验和不公平历史的最佳见证。这些诗句提醒美国反省过去错误的移民政策。”

 

自然,奥巴马也不忘赞誉从天使岛走进美国大陆的移民为美国社会所做的贡献,他将其称之为“不可估量”:“在纪念天使岛移民的艰辛时,我们同样纪念所有怀着无穷梦想来到美国的人。移民后代在美国的成功,证实了这里充满机遇和希望……”

昨天去医院看望留医的老妈,她要我讲个故事给她听,我便说了天使岛的故事和奥巴马的这篇文告。她扳着指头算着祖父去美国的年份,喃喃地说,“正是那个时期,正是那个时期,只是后来不知为什么就没有音信了……”——哦,无论是祖辈的“金山梦”还是今天新移民的“美国梦”,我想下次有机会去旧金山的话,一定要去天使岛,亲眼看看那些至今仍保存在拘留营“木屋”墙上的诗句,那实在是祖辈留下的一道道伤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