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description

美易移民事务所

 

我们从哪里来

 

当地时间2月15日,经过4年整修后的天使岛移民拘留所举行剪彩仪式,重新接待游客。从1910-1940年间,大约有17.5万名来美的中国移民,曾先后被关押在这里,接受讯问和调查,遗留在拘留所墙上的诗句尽显中国移民初进美国所经历的思乡、无助、绝望的心态和生活境况。中新社发 陈钢

 

 

 

不能忘却的历史

岁月流逝,很多当年用铅笔、油墨、毛笔或用刀刻在营房木墙上的诗文已经由于后来覆盖其上的油灰脱落而变得斑驳不清。而因为年久失修以及天气和海水的影响,当年羁押移民的营房——一座两层的木房也已摇摇欲坠。所幸的是,华人遗诗的发现引发了旧金山华裔社区寻根问祖的热情。1976年,天使岛移民拘留所历史顾问委员会成立,这个后来成为天使岛移民拘留所基金会的民间组织与加州公园管理局一起开始了为保护和重建天使岛移民拘留所遗址而奔走呼吁的努力。

 

-布什总统签署保护法案

2005年,布什总统签署了修复和保护天使岛移民拘留所的法案,遗址第一期修复工程也于同年展开。三年半后的今天,修复工程圆满完工,营房的开放范围由原本的一层增加至两层,并在空置的房间内摆设家具,恢复当年的现实生活场景,力求将营房的原貌呈现出来。

而最受关注的华人遗诗则是保护的重点和难点。移民拘留所遗址博物馆的设计者、华裔设计家关本昌从2003年开始就组建了一支由四名学者组成的研究队伍,对营房内墙上的诗文进行重新发掘、整理和解读。加上最新的成果,一共有200多首中文遗诗被发现。

“由于水汽的侵蚀,刻在营房墙壁上的遗诗很多已变得斑驳。美国政府一直认为墙壁上的这些文字只是‘涂鸦’,因此试图用油漆覆盖,而且在原来的诗作上还有很多层油灰,这都使得遗诗的保护变得更为复杂。现在层层油灰由于天气原因开始剥落,最上层的油漆也因此凹陷下去,下面的文字就开始慢慢显现出来,只不过不是那么容易看清。”应天使岛移民拘留所基金会邀请而加入遗诗研究团队的旧金山州立大学教授查尔斯·埃岗告诉记者。

为了防止“墙书”进一步脱落,所有刻有诗文的墙壁都被涂上了一层保护性的密封剂。每一面墙都被拍照并扫描,这样每一篇诗作就得以借助特殊的图片软件而被放大和辨认。

 

-幸存移民大部分已辞世

遗诗的研究解读固然艰难,而更难的是对当年遭羁押的幸存移民及其后代进行追访。绝大部分人都已辞世,仍然健在的也多进入风烛残年,对往事的记忆早已模糊。更加遗憾的是,由于天使岛在很多早期华裔移民心中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这群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更愿意在日后选择沉默和回避。天使岛移民拘留所基金会行政主任黄安中负责对当年遭羁押的移民及其后代进行口述历史的访问,他告诉记者,25年来,基金会一共训练了6名口述历史访问员,对30位曾被羁押在天使岛的华裔移民进行了采访,同时还采访了上百位移民后代。但是,仍有许多人不愿意站出来讲述这段历史。

 

和许多当年曾被羁押的华人一样,朱丽琼就曾经在近50年时间里试图把在天使岛上度过的那一个礼拜从记忆中抹去——她从未对丈夫和孩子们提及这段痛苦的往事,她的父亲也从来不让家中任何人提起天使岛。

朱丽琼后来发奋读书,考取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当了40年的小学老师。最终她还是选择站出来讲述天使岛与17.5万多名华裔移民血泪纠葛的往事。她也向学生谈起自己在天使岛生活的痛苦经历,并决定通过教育让年轻一代和更多世人了解华裔移民在天使岛的经历。朱丽琼还积极参加各种公开演讲活动,并为修缮天使岛移民拘留所遗址募捐。

当地时间2月15日,经过4年整修后的天使岛移民拘留所举行剪彩仪式,重新接待游客。现年93岁的陈美老人携带当年移民文件的复印件,在女儿的陪伴下,坐轮椅从百里之外赶来见证历史。中新社发 陈钢 摄

 

 

-历史就是历史不应该被遗忘

16岁赴美的程帝聪今年已经87岁,当年他的母亲和弟弟尚在中国,他孤身一人去美国投靠父亲,“尽管那时我在船上,父亲在岸边,却是无法相见。”程帝聪在天使岛移民拘留所被关了三个半月,当时与他一起被关押的有200多人。由于那段经历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太大,他后来不愿和任何人提起,在退休前的多年中也从未再踏上天使岛一步。

可是,1991年的一次故地重游让程帝聪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孩子们的一句玩笑话“爸爸你怎么没留在这里”让他豁然开朗,开始在天使岛担任义务导游,每周五天为前来参观的学生团体讲解当年华人移民入境时所遭受的歧视。这志愿者一当就是十多年,直到2005年天使岛封闭重修为止。“无论怎样,历史就是历史,不应该被大家遗忘。”程帝聪说。

 

 

-保存历史并向先辈致敬

尘封的个人记忆在慢慢解冻,而在主流话语塑造的“美国神话”中,天使岛的历史梦魇却仍然少为人知。位于东岸的埃丽斯岛移民站,被视为寻找“自由、民主、梦想”的象征,自由女神高举火炬面向大西洋,“在这金色大门旁,我要为他们把灯举起”这令人热血沸腾的诗句言犹在耳。从这里被纳入美国怀抱的寻梦者以欧洲移民为主,总数大约1200万。

而经由西岸天使岛进入美国的移民只有不到100万,其中华人占到17.5万。由于与主流宣扬的“美国神话”不相吻合,天使岛移民经历一直未被关注。“天使岛的故事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秘密’,直到近年来才为大众所知。我们希望通过保护和修复天使岛移民拘留所遗址的努力来让更多美国人和那些家族历史始于美国的移民了解在那里曾经发生了什么。”天使岛州立公园主管大卫·马修斯说。

天使岛移民拘留所遗址博物馆设计者关本昌从未听父亲提起他的天使岛经历,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他才在与父亲朋友的交谈中得知此事,后来又在美国国家档案馆查到了父亲的移民经历。从此他与天使岛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曾担任天使岛移民拘留所基金会主席,还亲自主持遗址博物馆的设计工作和对华人遗诗的研究工作。在他看来,天使岛和埃丽斯岛同样都代表了赴美移民实现美国梦的历程,但经由这两个岛屿入境美国的移民所获境遇却完全不同,因此保存天使岛遗址有助于提醒人们了解“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需要保存天使岛的历史并向华人移民先辈们所经历的苦难和所付出的坚韧表示敬意。我们需要提醒世人:华人移民在天使岛上遭遇的一切绝不能再次发生。”杨月芳教授说。为了纪念天使岛移民拘留所启用100周年,她的新作《天使岛——通往美利坚的移民关口》即将于明年问世。 (本文来源:北京青年报 )